教育天地
故 途
故 途
高二(11)班 楊陽
走在路上時,回憶便發(fā)了芽。
記憶的最初,村子里所謂的“學堂”只是靠河的一排磚瓦房,但當它某一天突然廢棄后,我和村子里的孩子便毫不留戀地轉陣到了附近的小學。
學校所在的村子距離我們村有兩三里地,每天早晨我們睡眼朦朧地爬起趕去早讀,放學后又三三兩兩地結伴回來。那樣努力地求學,多年之后,占據(jù)我絕大部分記憶的卻是那條承載我們無數(shù)次來回的道路。
路兩旁是看不到盡頭的田地,滿地的小麥、油菜、棉花或者水稻都讓我們有種莫名的愉悅,甚至在油菜開花的時候,都可以看到許多蜜蜂在路中“嗡嗡嗡”地飛舞。迎著朝陽,追著蜜蜂,嗅著清新的空氣,現(xiàn)在想來,亦是滿心陶醉。
走過半里左右,田地的盡頭,路轉上大圩,順著河水的方向前進。下雨天的時候,圩子上厚實的土地變得泥濘不堪,我們便在上面留下了一個又一個的印跡,說不得晴天之后,我們還會比劃著找尋自己的鞋子所雕刻的“印章”,然后互相炫耀自己的“偉績”。站在圩子上時,視野便開闊了許多。當我們看到不遠處的那一座孤獨的墳墓時,便仿佛寒風吹過脖頸般縮了縮腦袋,緊張兮兮地低頭走過;然后眺望到學校里的旗桿或是村子里的炊煙時,便又興奮地“噠噠噠”地跑出一陣飛塵。
圩子的盡頭,路還要轉彎跨過小河,那兒有兩座小橋。一座是年代已久的舊橋,上面也只有兩塊寬石板,石板中間的縫隙不大,卻足已抓住那只調皮的腳丫子;另一座橋的時間或許更久,但卻顯得更年輕些。橋下是很久以前防洪疏浚的閘門,走在上面讓我們有種新奇的喜悅感。橋面完全是由磚頭筑起的,所以空隙間還長出了枸杞,而那些枸杞最終都成為了我們追逐打鬧時投擲的“炮彈”。
走過兩座古橋,剩下的路便都是平坦的水泥路了。一路向西,直通學校門口。于是它便成了我們專用的“跑道”了。當一口氣搶先酣暢淋漓地跑到學校門口,然后以勝利者的姿態(tài)嘲笑落后的伙伴,并在伙伴的不忿中定下下次比賽的時間時,你就會無比地喜愛上這段路程,因為它讓你體味到了勝利者的喜悅。
可惜,那段路程,還未走完小學畢業(yè),我便和父母進了城里。不久卻得知那所小學也荒棄了,同時分散的還有那幫從小一起打鬧的伙伴。于是,突然間,一切便只剩下了那段依舊滄桑的道路,還承載著我們曾經一起宣泄過的喜怒哀樂……
當我多年后再踏上那段熟悉的故途,望著那熟悉的風景,感受到輕風從身邊的空曠吹過,那一切沒有悲傷,有的只是回憶,以及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