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像李蔭華一樣,做一把高舉的雨傘
今天下午,2019年度申淑儀助學金頒獎大會在我校舉行。該助學金的全權(quán)委托人李杰先生應(yīng)邀出席,與校領(lǐng)導共同為第二批70名受助學生代表頒發(fā)了證書與助學金。
會上,李杰先生表達了助學基金設(shè)立者李蔭華伉儷的慈孝之心和博愛之情,以及李蔭華先生對母校的良好祝愿。校長、黨委書記鄒施凱作了“像李蔭華一樣,做一把高舉的雨傘”主題發(fā)言。
鄒施凱首先表達了對申淑儀助學基金設(shè)立者、復旦大學教授、東中杰出校友李蔭華先生的敬仰之情。同時,對江蘇省紅十字會和東臺市紅十字會的大力支持、市教育局的悉心指導表示敬意,對愛心大使李杰先生的到會表示衷心的感謝。
他表示,按照章程規(guī)定,申淑儀助學金的助學對象,為家境清貧、勤學儉樸,奮發(fā)進取,成績優(yōu)良的同學。今天頒獎不僅是對受助70名同學的優(yōu)秀表現(xiàn)褒獎,也是投向你們心靈深處的一束燦爛陽光。
家境無法選擇,但我們能夠選擇優(yōu)秀。鄒施凱指出,我們高興看到,今天獲得申淑儀助學金的同學,無一不是敢于善于和命運抗爭的佼佼者。你們沒有因家境的清貧所羈絆,而是以自己品學兼優(yōu)的出色表現(xiàn),給出“有錢難買少年窮”“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有力注腳,贏得了師生的欽佩和尊重。相信你們在今后的自我奮斗、人生優(yōu)化中,持續(xù)迭代、筑夢理想。相信高三受助的40名同學,在今年沖刺高考的征途上,留下自己閃光的足跡,將來為國家和社會貢獻智慧與力量。
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他指出,社會和諧生態(tài),在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氤氳下,離不開千千萬萬像李蔭華這樣的尊道貴德之士。他們的善舉,匯集成一股股暖流,也為我們樹立起一個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楷模,揭示了奉獻人生與回饋社會的生命意義。我相信,總有一天,當你們有所成就、有所建樹,也能像李蔭華對母校一樣,為社會建功立業(yè),對他人給予溫暖,更能以能力、以責任、以擔當,把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發(fā)揚光大。
做有文化東中人,有如一把高舉的雨傘。鄒施凱說,我很喜歡“跟雨傘學做人,你不為別人擋風遮雨,誰會把你高高舉在頭上。”這句話。做有文化東中人的五大內(nèi)涵,猶如這把傘最給力的剛性支撐。希望你們,進一步領(lǐng)悟做有文化的東中人的內(nèi)涵,強化植根于內(nèi)心的修養(yǎng)、強化為別人著想的善良,強化肩負民族復興的擔當。學習資深學長李蔭華這種為而不有的雨傘精神,每一個東中學子倍加珍惜、與世偕藏!
鄒施凱啟示同學們,未來的窮人,是什么苦都能吃,就是不想吃學習苦的人;而未來的富人,是什么苦都不能吃,就是能吃學習苦的人。未來社會是人才競爭的社會,也是各種財富噴涌的社會,希望大家努力寫好“勤能煮海、進可登天”的大文章,以自己發(fā)憤有為的行動去譜寫高中人生這段非同尋常的拚搏歷史。
申淑儀助學基金,是復旦大學教授李蔭華先生及其夫人張正英女士,為報答家鄉(xiāng)父老,亦為紀念先母申淑儀女士,于2017創(chuàng)設(shè),其中每年對我校學子定向發(fā)放7萬元,以此資助勵志有為、家境困難的學子遂愿學業(yè)。今年為第二次頒發(fā)。政教處馮小勇主持會議,副校長謝謙云宣讀受助學生名單,高一年級主任殷冬前等出席,受助學生代表在會上作了情真意切的勵志發(f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