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招生宣傳的正式啟動日,北京大學負責鹽城地區(qū)招生的孫建軍教授26日上午率先對東中造訪。這表明,東中的“鹽城級”高考狀元潘巖松引起了名校的高度關注,東中的學霸等優(yōu)秀學子得到了名校的格外青睞——東中人年初叩問“引力波”有了響亮的回應!
錄取潘巖松,將其收入北大麾下,這是孫教授此行欲與潘巖松零距離表達的一大初衷。當?shù)弥淹ㄟ^清華大學“領軍人才”的考試,更大概率赴清華升造,孫教授感嘆之余不無遺憾。他詼諧地說,北大離世界一流大學有多遠?“50米”。清華離世界一流大學有多遠?“也是50米”。因為北大與清華兩所大學只相隔
北京大學在全國高校十項評價指標上,擁有全部五星級的給力指數(shù)。其名聲之顯赫、引力之強勁,不言而喻。而東中歷史上,曾經(jīng)有13人同時考取北大、清華的記錄。今年的高考,東中創(chuàng)下了本科達線83.8%的全鹽城最高水平,高分段人數(shù)體量增大,潘巖松同學更是“摘星拿云”成為鹽城市的理科狀元。在大量尖子生流失,面臨多種壓力和挑戰(zhàn)下,東中能勇立潮頭,踏浪而行,這讓孫教授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短線做不了,做長線。他把目光聚焦到高二年級,期待明年的北大招生能在東中拔得頭籌!
鄒施凱校長對孫教授這一設想非常重視。他說,東中人在管理實踐中堅信,只要過程扎實,步伐穩(wěn)健,對結果就不會擔心,不會糾結。北大想做東中的長線,也是一種過程控制。他希望北京大學在自主招生、博雅計劃、小語種招考、國防生錄取、優(yōu)秀高中生體驗營招生等五個方面和我們暢通信息,加強協(xié)作,為東中學生進入北大升造提供更多機會,讓雙方的教育利益最大化,更好地惠及學生。
隨后,來自高二年級10名尖子生代表,與北大孫教授進行了面對面交流。他們認真聽取了關于北京大學元培學院、光華管理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外國語學院、國家發(fā)展研究學院等院系的專業(yè)建設與專業(yè)轉(zhuǎn)考等情況介紹。10名同學分別暢談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發(fā)展志向,表達了對名校的向往。孫教授逐一加以記錄,建立起第一手資料。當一位女生表示學醫(yī)的志向時,孫教授立即把北大醫(yī)學部招生負責人的聯(lián)系方式告訴她,建議她直接建立聯(lián)系。
北大教授今次來東中,短線未做成,但向高二學生伸出橄欖枝,做起長線,給學生留下了極為良好的印象,導向性好。對高二學生而言,更是一次難得的勵志體驗,效果不同凡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