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體系在功能、內容、結構、評價以及實施上都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教師既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也面臨難得的機遇。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能否通過教學方式和教學觀念的改變有效促進學生的成長,關鍵在于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下面本人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在新課程框架下提高課堂的有效性談談一些粗淺的思考。
一、教師“做足功課”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前提
新課改呼喚教學方式的變革,教師應該通過自己不斷的思考,思考課堂內容結構的設置、思考問題情境的設置等等來促進學生的思考,讓學生的思維在每節(jié)課的積累中不斷深化、成熟。
1、內容結構的設置。數(shù)學課有時會給人一種僅僅做幾個題的感覺,這只是一種表象。作為一名數(shù)學教師,必須對每一節(jié)課進行深入的思考,結合學生的特點思考三維目標的設置、思考難點和重點、思考它們的突破。讓學生掌握的不僅是幾個題,更是思考問題的方式和其中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
2、問題情境的設置。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每個成功的課例都離不開獨特的情境引入。我聽過一位老教師的《間接證明之反證法》的課。他首先設置一輕松問題,“我可以肯定本年級的學生至少有兩位是同一天生日,為什么?”。經(jīng)討論一學生起來回答“本年級有一千多學生,假設每個人的生日都不一樣就會有一千多個生日,與一年有365天矛盾”。然后該老師自然地讓學生歸納出反證法的思想內涵,并應用、深華。
3、自編習題。由于老師的每節(jié)課都有自己的安排,教輔的配套局限性就顯現(xiàn)出來,每天的習題更多的應是教師自己來編排。要通過典型的習題首先掌握今天的知識點和思想方法,讓全體學生有收獲;其次要安排適當?shù)倪x做題,以考慮到少部分成績優(yōu)異學生的提高;當然也可以要求學生記錄一兩個自己認為經(jīng)典的題目,寫出自己的思考,以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因為如果題目太簡單,就會讓做題人感到做不做“無所謂”,也就是冷漠,如果題目太難,又會讓學習者感到無從下手,感到“焦慮”。所以,要想讓學生進入快樂學習狀態(tài),教學設計上的確要花許多心思。
二、教師課堂實踐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關鍵
進入新一輪課改以來,課堂教學方式在發(fā)生顯著的變化,但不可否認也有為熱鬧、為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而過分追求表象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課堂上。
1、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同時也要講究課堂效率。我曾在備課組內上過一節(jié)《三視圖》的交流課。我通過大量的實例讓學生充分討論參與到不同物體的三視圖的生成過程直到下課鈴聲響起。課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忙得不亦樂乎,我也陶醉于自己創(chuàng)造的活躍的氛圍里,卻常忽略了對教學本質的追求與探索。這樣的發(fā)揮學生主體性教學并不是成功的方式。應該在教師的指導、組織下找到傳統(tǒng)教學與主體教學合適的結合點,要把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在關鍵點的生成,要成為有效性的主體發(fā)揮,同時也要注重基礎的訓練。
2、有效開展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已成為中學數(shù)學課堂的一大“亮點”,越來越多的教師在運用著這一學習策略。表面上,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討論很熱鬧,有生生、師生的互動,但這種活動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還需要教師加強組織和指導。首先要重視合作內容的實效性:(1)憑學生一己之力難以探究、獨立解決;(2)學生思路較多,不統(tǒng)一。其次要防止出現(xiàn)兩極現(xiàn)象:個別思維較好的學生主宰著討論的過程,變成好學生的一言堂;出現(xiàn)個別基礎差的學生怠工現(xiàn)象,享受他人成果,乘機開小差。另外,既然是合作討論,就要鼓勵學生的新思路,不能拘泥于教師自己事先設計好的想法,否則長期這樣會影響到學生討論的熱情。所以要發(fā)揮合作討論這一教學方式的有效性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必須合理選擇討論的內容,例如新知的學習、生成,習題課的教學,讓學生的思維活躍并產生共鳴和沖撞;同時要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對學生的思路進行分析、總結的引導。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兵教兵”、“兵帶兵”、“兵促兵”的效果。
3、有效實施提問、板演。為了體現(xiàn)學生的參與、主體意識,提問和板演也成了課堂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但無效、低效提問有時讓提問變成了一種形式,要么是沒有絲毫難度的問題,要么學生的回答只是理解的學生簡單的敘述;板演有時由于個別學生的緊張而導致掛黑板,使得下面的學生無事可做,變成看客。對于提問的問題,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考慮,而不是上課時的即興發(fā)揮。學生的回答也不應僅僅簡單復述,而應回答對題目關鍵點的理解和突破,對條件的有效挖掘,對所求問題的思考思路,以及對問題的總結。
三、教師課后反思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保證
新課標強調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尤其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的分析與反思。在機遇與挑戰(zhàn)面前,我們不能急于冒進,應該在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反思,將新課標的理念落到實處。新課標中有一個重要理念,就是“在有效的時間內,提高課堂實效。”在這里教學反思扮演了一個必不可少的角色。反思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對個案的反思,教學行為的反思,或是教學語言的反思。反思之后,應該總結整理經(jīng)驗與不足,及時有效的補充不足。在不斷總結經(jīng)驗教訓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達到在教學中深入反思,在反思中完善教學。這樣就可以避免教學的盲目性,增強教學的自覺性,不斷提高教學效益。經(jīng)過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教師會在以后的教學中避免出現(xiàn)缺陷,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