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天地
2010級新生入學學法指導
同學們:下午好!
首先,歡迎同學們來到江蘇省東臺中學高中部學習。在這座百年老?,F(xiàn)代文明的氛圍中,你們將攜手渡過這人生旅途、成才道路上關鍵的三年。
下面,請同學們做好筆記。記筆記是一個重要的、良好的學習方法。俗話說:好記性抵不上爛筆頭。當然,記筆記,不是每句話一字不拉的全記下來,而是要注意聽,不斷思考,覺得重要的、有所悟的、需要回顧的才記下來,學會記關鍵、記要點。
從同學們成為江蘇省東臺中學高中部的學生的那刻起,大家已經(jīng)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今天同樣起點,三年后的情況會相同嗎?我認為關鍵就在于同學們能不能適應、學會高中的學習,形成一套自己良好的學習方法。今天,我準備向同學們介紹三個內(nèi)容,一是新課標和新高考,二是學習和學習習慣,三是研究性學習。
新課標和新高考
從2005年開始,我省在普通高中實施新的課程改革方案,又稱新的課程標準,簡稱新課標。
新的課程標準由學習領域、科目、模塊三個層次構成;分必修與選修兩部分,通過學分描述學生的課程修習情況。
學習領域:所謂“領域”就是“學習范圍”、“主要學習內(nèi)容”,并非“學科”名稱。高中學習領域設置了語言與文學、數(shù)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和綜合實踐活動八個學習領域。
科目:每一領域由課程價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組成。八個學習領域共包括語文、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技術等12—13個科目。
模塊: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塊組成。模塊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反映學科內(nèi)容的邏輯聯(lián)系。每一模塊都有明確的教育目標,并圍繞某一特定內(nèi)容,整合學生經(jīng)驗和相關內(nèi)容,構成相對完整的學習單元。
各個學科,都有選修的模塊,比如化學就有六個選修模塊。有的同學想考北大、清華,將來搞學問,做一個學者、搞科學研究;有的同學想考人大,想搞管理,做企業(yè)家、搞商業(yè)、經(jīng)濟;還有的同學將來想考青年政治學院、考華東政法大學,想做公務員,搞政治、社會事務,各人的理想不同所選的課程就有所區(qū)別,將來高考的科目也有所不同。
新課標的最大特點,就是要讓我們的課程,更加貼合于同學們實際發(fā)展的需要。為此,新課標在學習管理上與初中不同的是將采取學分制。
什么是學分制?是指每個同學可以學習不同的課程,但是在高中三年必須取得一定數(shù)量的學分。每一位同學必須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一定的學分。其中有必修學分,有選修學分。必修學分的課程,是公共基礎課程,每位同學都必須修習,而且必須合格。如果不合格,就要補修,再學習補考。必修學分一共有116個,相當于2088個學時。從高一第二學期開始,同學們還要根據(jù)自己的個人特點,選修一定數(shù)量的學分。累計達到144個學分,準予高中畢業(yè)。
今年上半年江蘇已經(jīng)實施的新高考方案,估計我們在座的同學將來的高考模式基本上和今年的相同。
統(tǒng)考科目:語文 數(shù)學 外語
學業(yè)水平測試:科目為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含通用技術和信息技術)七門。其中選修測試科目兩門,必修測試科目五門。選修測試科目由考生在歷史、物理中選擇一門,在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四門中選擇一門。藝術類、體育類考生選修測試科目為藝術或體育專業(yè);如不兼報普通類專業(yè),可選擇七門必修測試科目。
測試等級:學業(yè)水平測試實行等級計分,分成4個等級,用A、B、C、D表示。必修測試科目等級:100分~90分為A級,89分~75分為B級,74分~60分為C級,59分及其以下為D級。參加兩次測試的,取較高等級計算成績。
選修測試科目等級:各科滿分120分。按考生成績分布劃出等級。前5%(含5%)為A+,A級為前6%-20%(含20%)的考生,20%-30%(含30%)為B+,B級為前20%至前50%(含50%)的考生,C級為前50%至前90%(含90%)的考生,D級為90%以后的考生。
綜合素質評價:包括普通品質、公民素養(yǎng)、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xiàn)六個方面
加分:對第一次參加必修科目和選修科目測試,有六門科目成績均達到A級且技術測試合格的考生,在劃線前加10分計入統(tǒng)考成績。
錄取分數(shù)線:高校錄取時按語文、數(shù)學、外語三門統(tǒng)考成績(不含附加題分)劃定省最低控制分數(shù)線。
志愿:必修測試科目各科成績均需達到C級及以上(技術科目測試合格)方可填報普通類志愿,填報藝術、體育類志愿必修測試科目D級(技術科目測試不合格視為D級)不超過三門。 考生填報普通類本科專業(yè)志愿的必要條件:必修測試科目均達到C級(技術科目測試合格視為C級)及其以上,選修測試科目均達到B級及其以上。
這個新方案,對我們蘇北的同學沖擊很大。因為,最終確定我們上什么學校的三門學科中,兩門文科一門理科。而蘇南的同學文科比蘇北的強得多。為什么蘇南的文科強?因為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和社會背景與我們不太一樣。比如英語,我們蘇北農(nóng)村的英語師資比較差,不少學校英語課是由其他學科出身的老師改行教的。我有一位高中同學,大學學的數(shù)學,自從畢業(yè)后分配到初中就一直在教英語,那還是一個經(jīng)濟發(fā)展比較好的鄉(xiāng)鎮(zhèn),英語師資也是嚴重缺乏。由于師資差,老師不是英語專業(yè)的,所以教法有問題。怎么考就怎么教,不去指導同學們學習,因此,同學們也不會學,只知道背單詞、做題目、做聽力測試(不是專門進行聽力訓練,還是做題目)。而英語是一門語言工具類的學科,是要學會怎樣用英語進行交流,要通過語言交流的實踐來學。以前我上高中時英語教材上有一篇文章,介紹馬克思如何學英語的,其中提到環(huán)境和語言交流非常重要,只靠記憶沒有用。我們以前失去了這樣的交流機會,高中三年,要創(chuàng)造機會把它補回來,同學們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組建English corner等等。另外,我建議,同宿舍、同桌的同學之間,可以搞個約定,課外交流,能用英語的盡量用英語。
再講語文,語文學什么?到現(xiàn)在許多學生,包括目前我們高三的學生還不明白,語文學什么。語文學習不是單純地識字、語法,老師講什么,我注意聽,記住。語文學習的目標主要是五項: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這遠遠不是上課注意聽講就能解決的。我們說語文功在平時,什么意思?就是要注意積累、整合。前天軍訓結束匯報,看同學們的隊列表演,聽到一個口令:“跨立”,由于我們自己以前參加軍訓沒有接觸過,教官又講得很快,我一時聽不清,我一直思考,想把它搞清楚。準備這個講座時,請教別人,告訴我是“跨立”。我一聽立刻想到,這個口令要求的動作與稍息、立正不同,稍息,是稍事休息,放松的姿勢,立正,是站直站正,規(guī)范緊張的狀態(tài),“跨立”不同于稍息,不是放松休息,而是雙腿分開的又一種規(guī)范緊張狀態(tài),雙手必須在背后挽緊。遇到一點一滴不懂的東西都不放過,這叫結累,遇到新的說法、新的知識,深究它,把它與其他已經(jīng)知道的相關知識聯(lián)系起來分析、思考,歸類,辨清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叫整合。這就是語文學習的要求。我們說語文是基礎,最重要的就是形成這樣的“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的習慣,這也是學習其他一切學科的基礎。在座的同學們不妨對照一下自己,你有沒有形成“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的良好習慣。如果有一些,要繼續(xù)努力,如果沒有,要立即著手嚴格要求自己,花大力氣堅持、培養(yǎng)。語文不靠老師,靠不了的,老師只能引你進門。
學習和學習策略
不僅語文、英語是這樣,其他各科都是這樣。幾年前我們學校剛開始搞學科競賽,五門學科的老師們花很大力氣、許多時間,研究大學教材,收集和做大量的資料、對學生認真訓練,把自己知道的掌握的一點一點講給學生,讓學生做了大量的題目,結果還是五門總共只拿了兩個一等獎,好幾個學科是光頭。后來我們出去請教考得好的學校的老師,問問人家是怎么輔導的。他們講了一個觀點我深受啟發(fā),他們說我們主要是讓學生自己研究、自己做,遇到不懂的,學生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相互討論,經(jīng)常都是學生做出來了,老師還沒懂呢。后來我們受此啟發(fā),采取兵教兵、師教兵、兵教師的雙向互動形式,效果非常好,08屆學生參加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和信息學奧賽共有23人次獲一等獎。東中目前的老師,水平最高的也只有南師大畢業(yè),如果你想超過老師,就不要依靠老師,而要依靠自己。1
所謂依靠自己,就是要形成良好的學習策略、學習習慣。關于策略和習慣,各人的特點不同,因此,各人的具體做法、要求也不同。我這里只講些基本原則。我今天準備與同學們主要討論三個問題:一、學習是為了什么;二、學習的四個層次;三、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學習是為了什么?
許多同學認為,學習就是為了考試,為了考得一個好成績,考上好的大學。上了好的大學,就能找到好的工作。持有這種觀點的同學,很少關心目前所學的內(nèi)容,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心得、體會,對自己將來的工作有什么價值,或者說有什么實際用處。這就是應試教育下形成的應試學習。
當前,從學校到社會再到家庭,更多關心的是考試,是分數(shù)。我們到底是培養(yǎng)的是學生,還是考生。還有,到書店看看,一眼望去,都是考試用書。這種急功近利,全民應考的形勢下,主要培養(yǎng)的是考生,他們是做題的機器,只會考試。
我有一個學生,剛畢業(yè)一年,在蘇州做建筑監(jiān)理。最近他工作的兩個工程之間交接,有一段空閑,回家看看父母,休息十幾天。做工程是很苦的,但有時也很無聊。我建議他平時多看看書。他說,除了應付考試,不知道看書還有什么益處。有時也看,看看明天考證需要的書。我說,你到現(xiàn)在還深受應試教育的毒害。他說,說實在的,多少年來,看書就是看與考試有關的書。他擔心現(xiàn)在看別的什么書已經(jīng)看不下去了,不會看了。堂堂的大學畢業(yè)的學生,不會看書,不能不說是目前我國教育最大的悲哀。
學生,就是運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作為未來社會的主人,同學們將會遇到許許多多的新問題。環(huán)境問題,能源問題和社會失業(yè)問題,這是二十年前,我們上中學的時候沒有見到過的問題。我上大學的時候,學校里建了計算機房,進去操作的人就跟醫(yī)生進手術室一樣,要穿戴整齊,一塵不染。那時只有數(shù)學系的同學能進去。沒有想到二十年以后,計算機這樣普及。面對這樣一些我們沒有學過,更沒有考過的新問題,怎么辦?
從前年開始,我們學校的卞牛主任和趙志剛主任花了不少的時間,現(xiàn)已初步建立了一個物理題庫。談起這段經(jīng)歷,卞牛主任動情地說:他上后大學的時候沒有學過計算機。畢業(yè)三年以后,在電視里聽譚浩強老師講的BASIC語言?,F(xiàn)在能用計算機搞題庫,都沒有經(jīng)過考試,不是那時候考試考出來的,都是自己學出來的。為了用的需要學出來的。這種學習的基礎,就是上中學的時候,看各種各樣的書,打下的堅實基礎,絕不是一門心思應付考試打下的基礎。
我希望同學們從現(xiàn)在起一定要搞明白,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將來的應用,。希望在座的同學,要清醒地認識到,現(xiàn)在你們的學習、讀書,是為了未來你們的應用。未來的社會,不是你們父母的社會,不是我們這些人——你們的老師這一輩人的社會,而是你們自己的社會。二、三十年以后,你們都是社會的主人。
毛澤東對年輕人說過一句話: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象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世界是屬于你們的。中國的前途是屬于你們的。當時,我很年輕,聽到這句話是很激動的。現(xiàn)在近四十歲的人了,回顧人生、社會,更感到這是至理名言。過去是屬于老年人的,未來是屬于青年人的。對青年人來說,毛澤東的這句話,這不僅僅是一種榮耀,更是一份責任。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不是單純?yōu)榱藨犊荚?。我不是說考試不重要,考試也是需要的,考試成績不是學習的最終目的,只是階段檢測手段。只要我們做好了學生,也就是一個合格的考生。
二、學習的四個層次
為著用的目的,學習過程中要解決好四個層次的問題。這就是:是什么,怎么做,為什么,還有什么。
是什么,作為學習,遇到的一切疑問,都要力求把它搞清楚:是什么。這是基礎的基礎??上У氖?,我們不少同學,一直到高三畢業(yè),甚至畢業(yè)以后,還有許多應當搞清楚的“是什么”沒有搞清楚。主要原因就是他們?nèi)狈δ欠N“打破砂鍋璺到底”的精神。這就是基礎不扎實。而這個基礎,就是我前面講的“積累·整合”的點滴功夫。不要為著考試才去積累,而是只要遇到不懂的、疑點,不管考不考,都要力求把它搞懂、弄清楚。
“是什么”的知識,叫陳述性知識。還有一類知識,解決“怎么做”的問題,是程序性知識。要應用,僅僅解決是什么的問題肯定不行,要用,必須學習怎么做。兩者連在一起,用實踐操作中的一句套話來說,叫做要解決“應知應會”的問題,“是什么”是“知”,“怎么做”是“會”。有名俗語叫做“知易行難”,的確,“是什么”和“怎么做”,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問題。“行”比“知”要難得多。
有的同學認為,“怎么做”,也很簡單,買資料,買些試題集、應考的兵法之類的書。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就查一查,看看人家怎么做的,看懂了,也就會了,只要肯花時間。我要說的,這里也有一個“是什么”和“怎么做”的層次問題。
在座的同學,可能有不少已經(jīng)到書店跑過好幾趟,買了許多的參考資料了。不少同學是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希望做遍天下的題目,最好考試的時候遇到的全部是熟題,省卻一切讀題、思考、分析的過程,最好看到題目的前三個字就寫出題目答案。把“怎么做”的問題,降低到了“是什么”的水平。而考試命題的專家有一句話名言:“要通過高考命題,把那些考試機器壓在分數(shù)線下。”要壓在分數(shù)線下的,正是希望看到題目的前三個字就寫出題目答案的心態(tài)的人。這樣的人,不可能有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際上沒有達到“怎么做”的水平。
要解決怎么做,就必須親自動手去做。毛澤東講“在游泳中學會游泳。”不下水去游,怎么也學不會游泳。我看見不少的大人教小孩游泳的情景,小孩抱著個游泳圈,大人在旁邊要小孩手如何動,腳怎么用,小孩根本就聽不懂。實際上只要把小孩帶到水里,用手托著他的頭,讓他鼻孔朝天,露出水面,然后輕輕松開手,以后就聽任他自己,怎么辦怎么好。道理很簡單,因為人體的平均密度比水略小,鼻孔露出來,不會沉下去,就行了。你們將來叫自己的孩子學游泳,不妨也這樣試試。不要帶游泳圈。把旅游圈套在自己身上,謹防出了事好去搭救他。用中國的一句俗話來講,叫“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各人”。修行,就是自己去做。要解決怎么做,必須自己動手去做。遇到難題怎么辦?盡量想,想不起來擱一擱,因為自己的知識、能力還沒有達到,不要緊,過一段時間,知識經(jīng)驗豐富了,能力提高了,再拿出來看看,能做再做,不能做再擱。到最后還不會做怎么辦?不要緊,高考不會考。為什么?因為高考命題有個原則,難題的正確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太難了,大家都做不起來,題目等于沒有出,從命題的角度來講,是失敗的。專家們要力求避免這種失敗。全省統(tǒng)考30%考生做得出,那我們學校至少有一半的同學做得出,而且是在考場上,在那種比較緊張的氛圍中,沒有任何提示、討論和參考的前提下做出來,那肯定不會很難。你平時想了一遍又一遍都做不出來的太難的題目,肯定考不到。
另外兩個層次,是比較高的層次,“為什么”和“還有什么”的層次。
為什么,就是不僅僅想清楚是什么,怎么做,而且搞清楚為什么是這樣,為什么這樣做,這就需要探究。探究,正是新課程所提倡的,后面我還要專門講?!?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還有什么”,涉及創(chuàng)造性?!笆鞘裁础薄ⅰ霸趺醋觥?、“為什么”,都是學的人家的東西,“還有什么”是要靠自己動腦筋挖掘,是思考所學范圍之外的,是創(chuàng)新,是發(fā)現(xiàn)和解決新問題。
三、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認為具體的學習方法,應當是因人而異。我從來不主張,有什么法寶或者訣竅,告訴你,你只要照這個樣子去做,就一定能怎么樣怎么樣。因為,各人有各人的特點,各人有各人的具體情況。特別是到了高中,各個同學的基礎不同、經(jīng)歷不同、習慣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各個人最有效的學習方法也就不會相同。當然,大家也有共性的一面,一些基本原則是共通的,象我剛才所說的,學習的四個層次的階梯式的目標追求,是共通的。在學習習慣方面,我也總結了六個原則,一共十二個字:勤奮,主動,探究,動手,求精,反思。
首先是勤奮?!扒凇笔俏覀儗W校的校訓。做人要勤奮,做任何事都要勤奮。勤能補拙,書山有路勤為徑,天才在于勤奮就是說得這個道理。
這里我要強調(diào)的是,學習的勤奮,不是單純的花了時間就叫勤奮,學習是動腦筋的事,是思維訓練,因此,學習的勤奮,主要是動腦筋要勤奮。有個例子不知是否準確。
第二是主動。也是這次新課程提倡的學習方式之一。
剛才我講了,“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各人”,就是指各人要自己主動地學習。從預習開始,主動地安排學習的時間、任務。一開始可能預習有時間,有興趣,以后作業(yè)多了,就顧不上預習了,那就不主動了。作業(yè)來不及做可以放一放,預習一定不能放,否則就沒有效率。要主動地調(diào)整學習的策略,策略就是保證有效學習的具體措施,“效”,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效果,二是效率。高中三年,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這三年的時光,盡可能獲得最大的發(fā)展,那就要靠自己主動的計劃和安排。
如果我們在座的學生,都能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好這三年中的每一天,在三年里都在努力爭取最大的收獲,高考不可能考差。
我一直有個想法,按照我們東中老師、學生目前在教學上的投入、老師的認真程度、配置的系統(tǒng)資料,在這樣的環(huán)境條件下,高考成績350分以上的應當能達到半數(shù),但是一直達不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同學們的自我“修行”不夠。學習沒有真正地主動,大多數(shù)同學沒有主動積極地不斷探索提高學習效率的策略。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心理壓力。同學們在原來的學校,從小學到初中一直是名列前茅。進了東中,心理壓力很大。被壓得主動不了了。我有一位學生,一次期末考試,考得極差。她主動來找我,訴述自己考前好幾天睡不著覺,因為,新學期以來考試成績不夠理想,而自己原來所在的那個初中,原班主任一直把她當榜樣來教育同學。這次期末如果考不好,春節(jié)回去拜訪老師時怎么向老師交代。承受著這樣的心理壓力,當然考不好。所以王校長一直講,面對高考,心態(tài)好一切都好。
我們各人要有自己清醒的認識,要根據(jù)自己的個性特點,探索自己求得最大發(fā)展的路子。不盲目追求分數(shù),而多考慮將來自己實際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從這一點出發(fā),處理眼前的學習,這樣就主動了。
第三是探究。這也是新課程提倡的又一種學習方式。探究就是著力解決好“為什么”和“還有什么”。新課程引進了探究的思想。在新課標中,物理學科把科學探究及物理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列為與所有物理知識內(nèi)容并列的主要教學目標。因為物理學科是一門基礎的科學學科。高考新方案擬定,所有將來學理工科的同學,也就將來準備從事自然科學研究或工程技術開發(fā)的同學,主考時都必須考物理,而不象以往可以不考物理。這也就說明了科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
不僅是物理學科,各門學科的學習,都需要培養(yǎng)勤于探究的好習慣。
什么是探究?物理學科課程標準,明確地列出了科學探究的七個要素。這里介紹一下。
第一是提出問題。不是看資料做題目不會做請教老師怎么做那種提出問題,那是低水平的提出問題。這里是指在學習的過程中,在觀察研究各種物理現(xiàn)象的過程中,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而且要能明確地把它出來,你發(fā)現(xiàn)的是什么問題,在什么地方與現(xiàn)有知識不協(xié)調(diào),什么地方搞清楚了,就協(xié)調(diào)了。
不少同學不但不善于提出問題,而且不愿意回答問題,包括強化班的同學。以前帶強化班,發(fā)現(xiàn)我們強化班的同學封閉、保守,不愿意提出問題,也不愿意回答問題。為什么?因為心理壓力,問問題怕被人家看不起、笑話?;卮饐栴}也是怕答錯了。
探究就是不要怕犯錯誤。人的認識,怎么可能一下子就正確?一條物理定律,在歷史上,成千上百的物理學家,都是一流的聰明腦袋,爭論研究幾十年、上百年,好不容易才搞清的東西,你上課一聽就明白,就懂?哪有那么簡單?一聽就懂很可能是你沒有深入思考,不愿意深入思考。
我不欣賞那些所謂接受力強的學生,一聽就懂,一說就會。這樣的學生往往是欠思考。我?guī)б恍W生,老是想不通,老是盯著我提出問題、爭論問題,反復爭,我認為,這樣的學生才是學物理的好材料。高考物理考150分的,不一定將來在物理上能有創(chuàng)建。愛因斯坦老是想不通,如果人跟著光一道跑,看到的世界會什么樣子?正是因為老想不通,老是探究,創(chuàng)立了相對論,成為一代大師。探究,首先就是要勇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
第二是猜想與假設,你認為這個問題的可能答案有哪些?最可能的是什么?憑什么你這樣想?
第三是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對你提出的問題,提出的假設,要能設計出整套的方案來進行證實或證偽,證偽就是找出證據(jù)推翻自己的假設。不要總認為只有證明自己正確了才是科學成果,推翻某自己的假設,證明自己的假設錯了,也是重要的研究成果。跟牛頓、愛因斯坦同時代的科學家,那些提出過錯誤論點的科學家,沒有被載入教科書,甚至被作為錯誤一方的代表載入教科書的科學家,也是為科學的發(fā)展作出了不起貢獻的人??茖W就是要爭論,爭論會有雙方,真理是在爭論的過程中逐漸被人家承認和接受的。
第四是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實驗要動手,要按計劃嚴格操作。收集證據(jù),要根據(jù)目的細致地進行。
第五分析與論證。
第六評估。評估就是根據(jù)研究的目的去評價研究的方法、過程,包括分析論證的過程,是不是有漏洞,有內(nèi)部不一致、不協(xié)調(diào)、不統(tǒng)一,正確性如何,還有研究的效率如何,有沒有其他的可能,等等。
第七交流與合作。這最后一點非常重要,也是這次新課程提倡的學習方式。我們蘇北的同學,有的小家子氣嚴重,喜歡“窩里斗”,不好?,F(xiàn)在的時代,不再是牛頓的時代。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團隊的合作。牛頓的時代,他能夠一個人把萬有引力定律推出來,壓到箱子底下,過了好多年,看到人家天文觀察進一步的精確結果,與自己的結論相吻合,才再找出來整理,拿出去發(fā)表。現(xiàn)在的時代不可能是這樣了。任何重大的科學技術的發(fā)明,都需要廣泛的交流與合作才能成功。其實,即使在牛頓那個時代,一切科學研究的結論,也都是交流與合作的產(chǎn)物。
第四,動手。要動手的地方很多。今天要強調(diào)的就是新課標的綜合實踐課程,包括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社區(qū)服務,都是要動手的。此外,新課程推出的通用技術課,也是要動手的。
第五,求精。就是“精益求精”。做什么事都要追求質量,好了,還要更好。前天的軍訓匯報,我在主席臺上看到的并不滿意,我覺得有些同學沒有把軍訓當著一回事。為什么新生入校要搞軍訓?不僅僅是為了國防教育,加強紀律性,更重要的,是要讓同學們從入學一開始就對自己的各個方面有高標準嚴要求。每個人對自己都有嚴格的要求,高中的三年才能獲得最大的發(fā)展。
第六,反思。我認為,學習是一項智慧的工作,一定不能死學,要善于智慧地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反思。今天做得怎么樣?有哪些收獲?有哪些不足?要反思。今天聽了我的講座,有什么收獲?回顧過去自己的學習習慣、學習過程,有哪些做法與老師講的不謀而合?哪些做法與老師講的恰恰相反?效果到底如何?根據(jù)目前老師介紹的高中課程的特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要做哪些改變和改進?
這些年,我從學科的角度要求學生進行反思:1、對化學學習態(tài)度的反思?!皯B(tài)度決定高度”,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教學主體,學生應不斷反思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端正態(tài)度,調(diào)動內(nèi)心積極的情感來學習化學。2、對化學學習目標的反思。具體要求反思“知識與技能、化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等四個方面的目標。3、對化學學習方式的反思。學生的化學學習活動不應只限于對概念、結論和技能的記憶、模仿和接受,而應有更多的學習方式,諸如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等。4、對學習結果的反思。尋找學習結果與學習目標、學習方式之間的關系。學習結果與付出的努力不一定正相關,關鍵是要分析清楚形成的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每一次測驗或考試結束后,不論考得好與壞,都應仔細尋找考試中出現(xiàn)的問題,徹底弄懂相關內(nèi)容。
筆者在教2005屆強化班高三(2)班化學時,曾嘗試做過三件事:1、要求學生寫學習日(周)記。完成一天的學習后,迅速進行反思,不理解的內(nèi)容,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巧妙解決問題的方法,一一記下來。存在的問題向老師同學請教,精彩片斷,反復欣賞幾次。2、填寫作業(yè)情況反饋表。其作業(yè)表如下:
復習時間 |
作業(yè)時間 |
錯題序號 |
反思時間 |
|
|
|
|
學生每天都按實填寫,一方面給教師提供反饋信息,另一方面督促自己進行學習反思。3、整理錯題集。讓學生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一種反思與矯正,特別要反思錯誤的原因,形成學習化學的思考方法。經(jīng)筆者對比研究,這些確實是提高學習成績行之有效的方法。實踐過程中,剛開始學生反映不習慣,嫌麻煩,但半個學期后嘗到了甜頭,在期末統(tǒng)考中學習狀況改變較大,班級均分增加了10個百分點。事實證明,引導學生學會反思,是能促進他們有效學習的。
不僅僅是目前思考,而且要定期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做法,也就是所謂的學習策略,在學習中改進學習,在學習中提高學習的效率,爭取最大的收獲,最大的發(fā)展。
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顧名思義,就是通過“研究一個課題”來“學習”。它強調(diào)以“課題”這載體,模仿科學研究中的研究過程。說是“模仿”,是因為它不像正式科學研究那樣,特別強調(diào)研究價值的科學價值,而是重在“過程”,重在過程中的“學習”,去消化教材和課本中的知識,旨在通過以課題研究的方式,鞏固知識、培養(yǎng)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心和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一、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意義
1、研究性學習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
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中,已將研究性學習活動列入課程計劃,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國家規(guī)定的必修課程,按其活動內(nèi)容,主要分為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和社會實踐三大塊。特點是實踐性較強,學習的過程就是活動的過程,活動可以在課堂內(nèi)完成,但更多的情況下,活動是在課堂外完成的。
在新課程方案中,綜合實踐活動一共23個學分,研究性學習15個學分。占的學分最多,在必修的116個學分中,占15個學分,是必修課各門所占學分之首。
2、設置研究性學習的價值
所以說,研究性學習的功能與價值就是在學科課程基礎上,著重培養(yǎng)學生學會從自身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自然界以及人類自身的發(fā)展中選取專題(課題、主題),綜合運用已學知識和技能,在進行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學習,在學習、研究、探索的過程中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體驗創(chuàng)造性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3、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高中階段研究性學習的目標,特別要強調(diào)以下幾個具體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科學的思想方法、正確的對科學和道德等方面的評價能力。
(2)發(fā)展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讓學生通過聯(lián)系實際開展研究活動,發(fā)展學生關注社會的現(xiàn)實與未來的人文精神,培養(yǎng)學生學會合作,發(fā)展學生在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樂于合作、善于合作的團隊精神。
(3)培養(yǎng)學生通過主動探究的實踐活動,獲取親自參與研究探索的積極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主動求知、樂于探究的心理品質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4)促進學生通過研究實踐活動,掌握基本的科學研究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在開放性環(huán)境中獲取、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包括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的能力、收集資料和分析資料的能力、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等。
3、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實施
依據(jù)研究內(nèi)容的不同,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主要可以區(qū)分為兩大類:課題研究類和項目(活動)設計類。
(1)課題研究:以認識和解決某一問題為主要目的,具體包括調(diào)查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等類型。如:高中生出國熱興起原因、籃球與NBA、大棚菜與田間菜的區(qū)別等。
(2)項目(活動)設計:以解決一個比較復雜的操作問題為主要是目的,一般包括社會性活動的設計和科技類項目的設計兩種類型。前者如一次環(huán)境保護活動的策劃,后者如某一設備、設施的制作、建設或改造的設計等。如:學校草坪病蟲害的防治、煤氣報警器研制等。
一項專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可以屬于一種類型,也可以包括多種研究類型。綜合性較強的專題,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內(nèi)容,需要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參加者之間的分工協(xié)作。
(二)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
主要有三種類型:小組合作研究、個人獨立研究(一般不提倡)、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
小組合作研究是經(jīng)常采用的組織形式。學生一般由3-6人組成課題組,聘請有一定專長的成人(如本校教師、校外人士等)為指導教師。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各有獨立的任務,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長,協(xié)作互補。
個人獨立研究可以采取“開放式長作業(yè)”形式,即先由教師向全班學生布置研究性學習任務,可以提出一個綜合性的研究專題,也可以不確定范圍,由每個學生自定具體題目,并各自相對獨立地開展研究活動,用幾個月到半年時間完成研究性學習作業(yè)。
采用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的形式,全班同學需要圍繞同一個研究主題,各自搜集資料、開展探究活動、取得結合或形成觀點。再通過全班集體討論或辯論,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動同學們在各自原有基礎上深化研究,之后或進入第二輪研討,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論文。
(三)研究性學習實施的一般程序
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一般可分四個階段:選題階段、實踐研究階段、成果呈現(xiàn)階段和總結評價階段。
1、選題階段
形成課題并建立研究小組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能還有一些感興趣的研究課題;在平時閱讀學習中也可能發(fā)現(xiàn)一些想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興趣,確定研究題目,研究方向一致的同學可以共同研究,成立研究小組。
制訂課題研究計劃(方案) 研究在教師指導幫助下,學生通過搜集相關資料,獲取相關研究題目的知識,該題目中隱含的爭議性的問題,使學生從多個角度認識、分析問題。在此基礎上,研究小組共同討論和確定具體的研究方案,包括確定合適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可能獲得的信息、準備調(diào)查研究所要求的技能、可能采取的行動和可能得到的結果。在此過程中,學生要反思所確定的研究問題是否合適,是否需要改變問題。
課題論證與交流 制訂好研究方案后,老師會組織學生在班內(nèi)組織論證與交流。這個過程很重要,因為不同小組之間在論證與交流的過程中可以相互啟發(fā)、相互學習、相互評價、相互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這也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方式。在誰與交流中,小組要向全班同學、指導教師或班級研究性學習課題論證評價小組陳述本組研究的內(nèi)容與計劃,傾聽并回答其他研究小組的同學與老師的提問,記錄他們的建議,同時組內(nèi)同學也要傾聽其他小組的論證匯報,進行評價。論證活動前,本組同學要做好分工,陳述、答辯、記錄都要明確到人。活動后,還要根據(jù)他人意見,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2、實踐研究階段
本階段,實踐、體驗的內(nèi)容包括:
搜集和分析信息資料 學生應了解和學習收集資料的方法,掌握訪談、上網(wǎng)、查閱書刊雜志、問卷等獲取資料的方式,并選擇有效方式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資料;要學會判斷信息資料的真?zhèn)?、?yōu)劣,識別對本課題研究具有重要關聯(lián)的有價值的資料,淘汰邊緣資料;學會有條理、有邏輯地整理與歸納資料,發(fā)現(xiàn)信息資料間的關聯(lián)和趨勢;最后綜合整理信息進行判斷,得出相應的結論。這時要反思所得結論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問題,是否有必要采取其他方法獲取證據(jù)以支持所得結論。
調(diào)查研究 學生應根據(jù)個人或小組集體設計的研究方案,按照確定的研究方法,選擇合適的地方進行調(diào)查,獲取調(diào)查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應如實記載調(diào)查中所獲得的基本信息,可能以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種形式記錄研究過程信息,同時要學會從各種調(diào)研結果、實驗、信息資料中歸納出解決問題的重要思路或觀點,并反思對是否獲得足以支持研究結論的證據(jù),是否還存在其他解釋的可能。
初步的交流 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調(diào)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組內(nèi)或個人之間充分交流,學會認識客觀事物,認真對待他人意見和建議,正確地認識自我,并逐步豐富個人的研究成果,培養(yǎng)科學精神與科學態(tài)度。
3、表達和交流階段
形成書面材料和口頭報告材料 學生要將取得的收獲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提煉,形成書面材料和口頭報告材料。成果的表達方式要提供多樣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寫實驗報告、調(diào)查報告以外,還可以采取開辯論會、研討會、搞展板、出墻報、編刊物(包括電子刊物)等方式。
通過結題答辯 要求學生以口頭報告的方式向全班發(fā)表,或通過指導教師主持的答辯。學生通過交流、研討與同學們分享成果,這是研究性學習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在交流、研討中,學生要學會欣賞和發(fā)現(xiàn)他人的優(yōu)點,學會理解和寬容,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辯證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辯。
4、總結評價階段
在研究性學習的學業(yè)評價中,評價者可以是一個教師(指導者),可以是學生個人,也可以是學生小組。采取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nèi)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展示活動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
研究性學習的學業(yè)評價主要考察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學生參與研究活動的態(tài)度。
二是學生在研究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情況。
三是學生在研究活動中所取得的成果情況。
四是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探究實踐能力的發(fā)展情況。
最后,祝同學們?nèi)暌院螅瑢崿F(xiàn)自己的理想,取得最大的成功!
謝謝大家!